为提升2025级新生网络安全意识,防止校园内再次出现学生因随意扫码、连接不明WiFi泄露个人信息等安全事件,10月21日下午,信息技术学院特邀海南大学郭渊博教授,在4-215教室举办“网络新型攻击窃密手段及对策”专题讲座,信息技术学院全体2025级学生到场参加。
讲座伊始,信息技术学院王忠院长致辞,介绍了郭渊博教授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学术成就,以及其为军事航天部队开展相关培训的实践经验,强调了本次讲座对新生信息安全防护的重要性。
随后,郭教授以“震网”病毒瘫痪伊朗核设施的国家级攻击案例为切入点,延伸至RSA公司因垃圾邮件被攻破、谷歌邮箱被渗透等机构级风险,再到个人社交平台信息被拼凑挖掘的窃密实例,直观展现了网络攻击从国家、机构到个人的全维度伤害。
在技术剖析环节,郭教授从物理层、逻辑层、认知层三个维度拆解窃密路径:物理层以智能家居摄像头、智能汽车“哨兵模式”、心脏起搏器等设备为例,揭示硬件被控的风险;逻辑层结合“棱镜计划”“NSA49种窃密工具”,解析软件与数据层面的安全漏洞;认知层则详解“剑桥分析”心理操控、深度伪造技术、社会工程学骗局等手段,警示网络威胁已渗透至日常生活各场景。
针对风险,郭教授从办公、设备、手机使用等场景给出实操建议:不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、避免公共WiFi连接隐私设备、关闭APP非必要的权限,核心强调“从细节强化保密意识,阻断窃密链路”。
本次讲座帮助新生建立了“技术防护+意识防范”的立体安全思维,即为其校园数字生活筑牢屏障,也为未来职场信息安全储备了防护能力。




编辑|青年媒体中心
初审|吴佳华
复审|唐图
终审|符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