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7日,信息技术学院在4-215教室举办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专题讲座,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黄守官担任主讲人,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防范电信诈骗知识分享。
讲座伊始,黄守官副书记结合当前电信诈骗的高发态势,明确指出了开展此次防范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。他从“什么是电信诈骗”切入,详细阐释了电信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利用手机短信、电话、网络等传播媒介,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非接触性诈骗行为,让新生对诈骗本质建立起清晰认知。
随后,黄副书记重点剖析了电信诈骗的社会危害性。他援引数据指出,此类案件案发频率高,仅大学城四所高校2021年就发生数十起,涉案金额高达150万元,同时还具有破案难度大、诈骗手法多、受害群众广等特点,严重影响师生安全感与社会满意度。针对新生群体易受骗的特点,他系统讲解了五大类常见诈骗形式,包括以刷单、虚假中奖为代表的“钓鱼类”诈骗,针对情感需求的“美人计”诈骗,冒充客服、领导的“冒充类”诈骗,以及恐吓类和连环套诈骗,并结合多个真实案例深入拆解了每类骗局的操作流程与迷惑点。
在受害者心理分析环节,黄副书记指出贪小利、恐惧心、轻信他人等是导致受骗的主要心理因素,特别提醒新生既要摒弃“贪小便宜”的心态,也要警惕“公检法涉案调查”等恐吓式骗局。他还分享了实用的防范技巧,提出“无法确认身份+电话/网络沟通+要求汇款=诈骗”的识别公式,强调“不贪心、不轻信、不慌张、不透露、不转账”的五不要原则,以及公安部推广的七个“一律”防范准则。
讲座最后,黄副书记介绍了受骗后的补救措施,包括拨打中国银联专线95516、立即报警、锁定骗子银行账户等实用方法,并公布了学校安全保卫处、辖区派出所及国家反诈中心的联系电话,建议新生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提升防范能力。
此次讲座内容详实、案例鲜活,有效帮助新生掌握了电信诈骗的识别与防范技巧,进一步筑牢了校园安全防护网。新生们纷纷表示,讲座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,今后将提高警惕,切实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。



编辑 | 青年媒体中心
初审 | 吴佳华
复审 | 唐图
终审 | 符胜